广告小报
广告圈那点事

打破社会化营销对“双微”的依赖

微博和微信这两款产品对于社会化营销的作用和贡献是巨大的,这一点毫无疑问。我们甚至可以说,正是因为这两款产品的诞生,才真正使社会化营销这个行 业发展起来。但是社会化营销却不仅局限于“双微”,一个行业的发展,也不应该只依赖于某一两个平台或产品。但目前的行业现状却是,在媒体的连番报道,以及 各类讲座或课程出于盈利目的而进行的热炒之下,使得大多数从业人员眼中只有微博和微信。而过分依赖“双微”,则导致了行业内普遍存在的四种单一:渠道单 一、模式单一、运作单一和知识单一。

  渠道单一

  从我接触过的从业人员来看,不少的人对于新媒体和社会化营销的认识,只局限于微博和微信,再让他们说说其他的社会化营销渠道,多半都憋不出来, 这就是长期依赖个别平台,从而导致想象力和行业敏感性下降。实际上可以通过社会化方式来运作的平台,又何止几个!定制风格的服饰可以在豆瓣上做推广吗?汽 车品牌能不能在“极品飞车”一类的游戏APP中做植入?商务旅行产品在猎聘网尝试一下如何?游戏和原创歌曲,在YY语音平台上是否更有潜力?多接触不同的渠道,多想想不同的可能性,你会发现社会化营销的玩法远比你想的要多。

  模式单一

  微博和微信的覆盖面和影响力在当前来看,依旧是行业中顶级的存在。从业者将大把时间和精力花费在这两个平台上的内容创作是应该的,但这也容易导 致我们的从业者变成只会创作微博流行风格的段子手。而作为优秀的社会化营销人,应该对不同平台的适用风格都有较高的领会力和适应性。举例来说,在微博上调 侃、自嘲风格的文字更受欢迎;在豆瓣上,就需要文艺风小清新的故事;花瓣网上,信息图的展示就更加适当;而在优酷土豆上,又需要有基本的镜头表述能力。如果你只会在微博上每天写一些段子笑话,那么最终你自己也将沦为一个笑话。

  运作单一

  社会化营销这两年的发展势头很猛,相反传统媒体则被各路声音一致唱衰。这就导致了一些从业人产生了唯新媒体论的思想,不屑与传统媒体合作,总觉 得对方跟不上形势,不如自己。实际上这种想法非常可笑,且不说传统媒体多年来塑造的权威性和影响力仍在,单从近一年来看,社会化营销的新鲜劲过去后,又有 多少商业案例是在完全没有传统媒体配合造势的情况下做出来的?线下活动为线上推广提供素材,线上传播后再由传统媒体跟进将其传播效应放大,这已经逐渐形成 完整的流程,再不是曾经的线上与线下严格区分,新媒体与传统媒体泾渭分明的时代了。社会化营销也不是脱离于营销体系,单打独斗的孤胆英雄,而是应该善于整 合不同的资源,进而优化组合。

  P.S:这一段可能有人会用小米手机来反驳,的确小米没有在电视媒体和户外打广告,但是各种报刊杂志、网络媒体新闻报道上不断对其案例进行的分析,难道全部是自发性的社会化内容,完全没有其公关团队的介入吗?

  知识单一

  这个行业对创意和新鲜事物的敏锐度要求很高,这就使得一线的从业人员绝大多数为年轻人。年轻人热情高,创意足,但同样的,因为年轻,对于知识的积累就稍显不足。这里的知识指两方面,一是兴趣方面的知识,一是专业方面的知识。

  很多从业人员在运维社会化平台的时候,都是以借鉴他人为主,鲜少看到有质量的原创内容。而做原创内容,最直接的方法就是将自己的个人兴趣与行业 主题相结合。以我自己为例,对于电影的兴趣和了解比普通人要更深,那么我在创作内容时,无论是长文章、信息图还是跨界合作的策划,都能找出对应的影视方面 知识来结合,慢慢的也就形成了自己的风格和优势。其他的从业者,不妨在工作之余,也在自己的兴趣方面多做积累。只有对某项爱好的熟悉和理解达到一定程度, 才能在需要的时候信手拈来。

  而在专业方面,很多年轻的从业人最初是觉得社会化营销充满创意而进入这个行业的。有热情很好,但是热情不能代替所有。社会化营销也不是每天想想 点子,写写段子就OK的。再如何社会化,它也依旧是“营销”,如果不能通过自我学习获取的市场营销方面知识来打底,单凭一腔热情和不知何时会出现的创意灵 感,又能在这个竞争激烈的行业中生存多久呢?

消息源:socialbeta
作者: @天曜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4A广告提案网 | 广告小报 | 广告圈那点事 » 打破社会化营销对“双微”的依赖

分享到:更多 ()

评论 抢沙发

  • 昵称 (必填)
  • 邮箱 (必填)
  • 网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