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告小报
广告圈那点事

2012年度十大文化传播现象:方韩大战

在人们很大一部分时间都被“社交网络”统治之后,谁还能真正分得清文化与传播的关系呢?不再需要任 何启发和灵感。当某种盛行的文化现象被深刻地扎根在人们心中时,如果你还不能想到去拿它做点儿什么,那么用一句几乎快要过时的话来说就是,你已经out 了。或许这并不是太过高明的创意,可对于这个时代来说,你很难去忽视它。

  所以,与其去探讨所谓的“借势营销”到底聪明还是愚蠢,倒不如反过来看一看,那些在这一年中让营销者们兴奋不已的现象背后,究竟有哪些价值。

  “方韩大战”引发辐射效应

  这是一场没有赢家的战争,这也是一场没有输家的战争。关于孰是孰非已经不是最重要的事情,重要的是,两个人都被对方的粉丝批判得体无完肤,却也 都因为这场大战让自己在一整年中始终停留在了人们的视线之内——方舟子挟着余威又在韩寒之后接连挑战了罗永浩、360,而韩寒则在此后又代言了一系列品牌 广告,并在年底推出了自己团队的APP《one·一个》。尽管没有直接的关联,但二人在年初的这场战争依然对各自在接下来的动作产生了一定的辐射效应。

  “屌丝文化”崛起

  先来看百度百科对于“屌丝”的注解:“屌丝一词起源于雷霆三巨头吧对李毅吧毅丝的恶搞称谓,后被魔兽世界吧同仁用于嘲讽毅丝,意为劣等毅丝。 2012年2月,凤凰网报道专题《屌丝:一个字头的诞生》,腾讯网紧跟其后发表《屌丝:庶民的文化胜利》,此后屌丝文化被发扬光大,被社会广泛接受。”

  和曾经红极一时的“贾君鹏”相比,同样出自百度贴吧的“屌丝”显然有着更加深远的“历史意义”。它让网民们喜闻乐见的调侃终于有机会升级成为一 种文化,乃至于这种无奈与自嘲被诸如韩寒、五月天这样的公众人物所接受,并为此后的同类文化打下了基础——甚至可以说,你从大多数文化现象的流行中都能够 看到“屌丝”的影子。比如“杜甫很忙”。

  “林疯狂”的励志脚本

  连美国总统奥巴马都评价说:“这简直是传奇性的。”作为继姚明之后第二个登上《时代》杂志亚洲版封面的NBA球员,拥有华裔身份的林书豪显然有 着让整个亚洲为之疯狂的理由——在带领尼克斯队取得七连胜、并接连创造了NBA的历史之前,这位哈佛高材生还只是NBA中一名默默无闻的球员。

  这个看上去像极了美式励志故事的情节显然是令人无法拒绝的,更何况演绎它的还是一名黄种人——只要你看一下曾经拥有姚明的火箭队是如何在赛季结 束后不惜一切代价把林书豪交易来的,就能够理解一名在亚洲市场有着巨大影响力的超级明星能够为一支球队带来怎样的回报。而在国内,2010年就已经和林书 豪签约的Nike立即在微博上发布了早期时为林书豪拍摄的宣传视频,尽管那个时候根本没有人听说过他,而视频中的林书豪所说的也只是一口纯正的英语。

  《甄嬛传》引爆“甄嬛体”

  “若能知苦离苦,解脱自在,倒也不负这累世修来的福报。”连王菲都能在自己的微博里写上这样一段修行版的“甄嬛体”,你不难想象这部充满了文艺 气息的后宫戏有多火爆。这样的成绩同样离不开制作方的功劳——除了“甄嬛体”这个意外的惊喜之外,《甄嬛传》还在新浪微博上为甄嬛、雍正、皇后、华妃等剧 中人物开通了加V认证的微博账号来和观众互动,作为辅助的宣传手段。

  《舌尖上的中国》催生“舌尖效应”

  它是一部关于中国美食的纪录片,开播以来名字位居五月互联网10大热词之首,令观众弃电视剧而纷纷追随它。它被称为中国20年来最好的纪录片,代表着国内原创纪录片的最高水准。各种褒奖与争议纷至沓来。它是《舌尖上的中国》。

  纪录片似乎从未在国内拥有如此高的地位,但这些不吝赞美的评价依然让《舌尖上的中国》成为了一种“现象”。能够在第一时间为观众提供片中美食的 电商显然成为了其中最大的受益者,与此同时,一种简单的填词游戏也迅速风靡,“舌尖上的XX”成为一种新的网络热门词汇,只为吸引网友的目光。

  《中国好声音》再掀选秀热潮

  这是选秀节目的又一次胜利——人们仿佛又回到了李宇春、张靓颖、周笔畅的那个《超级女声》时代。尽管特殊的栏目定位和模式让“好声音”栏目组并 不愿意被贴上“选秀”的标签,但观众们依然愿意把它当做一场“秀”来看。无论是重磅邀请的4位评审老师还是节目中颇具戏剧性的情节设置,再加上华少的一嘴 成名和加多宝冠名背后的品牌之争,充足的戏码给了人们绝对足够的谈资。至于2013年第二季《中国好声音》招标引发的轰动,已然是一件水到渠成的事情。

  奥运文化中的品牌文化

  Nike,宝马,MINI,宝洁……和体育迷们比起来,更加对奥运感到激动的也许应该是这些雄心勃勃的品牌们才对。借助奥运会与社交网络,他们 终于有机会把通过体育精神转化而来的品牌精神直接、快速地传达给消费者。看上去这更像是两种不同的文化——一种是奥运本身带给人们对于体育文化的认知,另 一种则是由品牌们营造出的更加“升华”、且带有独特调性的品牌文化。

  《江南Style》带来文化冲击

  这是一首绝对意义上的“神曲”。姑且不论《江南Style》在世界范围内的影响以及其在音乐界所创造的种种记录,仅仅是在国内,和我们的国产神 曲《最炫民族风》相比,网络上流传的各种“Style”模仿版本数量显然也要高出不止一筹。这种甚至超越了病毒式的疯狂传播或许出乎了每个人的意料,所以 借鉴《江南Style》创作出来的营销案例恐怕也是整个2012年度数量最多的。而除了自娱自乐之外,所有人最大的疑问可能是:“一名韩国Rap歌手演唱 的韩文歌是怎么做到这一点的?”

  莫言获“诺奖”引发文化追逐

  第一个真正意义上“获得诺贝尔奖的中国人”是值得所有人关注的,而“文学”——或者说“文化”则是人们在关注之后开始追逐的对象。这很像是乔布 斯去世时的情形,只不过大家抢购的变成了由莫言自己的作品,对于书籍的期待也更偏向于对作品与莫言思想的认知。至于书店和电商,则在复制着他们2011年 10月份曾经做过的事情。

  “少年派”激发人性思考

  恐怕大多数人去看“少年派”时都是惊讶于其美轮美奂的视觉效果,但在电影结束后所思考的则是“第二个故事”对于人性的揭露。似乎并没有太多借助 “少年派”进行营销的案例,但它本身所产生的影响力和传播价值已经是无与伦比的。更何况,李安敢于用口碑式的传播来推广这样一部电影并最终成功,也从另一 个角度验证了这部作品的伟大。

来源:广告门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4A广告提案网 | 广告小报 | 广告圈那点事 » 2012年度十大文化传播现象:方韩大战

分享到:更多 ()

评论 4

  • 昵称 (必填)
  • 邮箱 (必填)
  • 网址
  1. #4

    对少年派的思考很少。但是通过口碑传播达到这样的宣传效果真的很厉害!让我想起了老干妈辣酱(大笑)

    浮生久久12年前 (2012-12-14)回复
  2. #3

    韩寒怎么带一狗链

    翟天宜12年前 (2012-12-14)回复
  3. #2

    回复@宅初凡:不要乱讲好不好

    maxuesnow12年前 (2012-12-15)回复
  4. #1

    回复@maxuesnow:就是狗鏈

    翟天宜12年前 (2012-12-15)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