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告小报
广告圈那点事

4A在中国日渐式微的十大理由

1 纸上谈兵。中国的网络生态与国外有显著差别,4A高层基本不了解这种生态或不屑于去了解,所以即使想转型以互联网为中心,也只是一些官话空话,没有深入的理解和了解,如何能找到合适的人才,做出有影响力的传播?

2 负担沉重。外籍人和港台新马华人主导的各类4A,多以雇佣同乡来形成核心势力联盟,从而实现控制一家公司在华机构的目的。高昂的人力成本和福利成本在客户费用逐年减低的情况下越来越难以为继。

3 内忧外患。管理层高龄化,集团财务压力沉重,为保住自己的饭碗内斗不断,越来越糟糕的业内声誉,本地人才因遭排挤而大量流失等等,都必将使4A公司在中国的发展落后于时代。同时,本土人才在话语权被蔑视多年之后,纷纷自立门户,誓言颠覆4A在中国的垄断地位。多年留下的隐患,在移动互联网时代或将集中爆发。

4 人才流失。如果从1992年4A在中国大量设立办事处算起,已经22年了。现在放眼4A,真正能决定一家公司在华发展命运的本土人士如珍稀动物一般。既不是中国没有本地人才,也不是中国市场机会太多,大家都不爱做广告,而是4A公司把本土人才的满腔希望变成无尽绝望。君不见,很多本土广告人跳槽去了企业,而且鲜有回流吗?

5 水土不服。严重缺乏出色的本地人才,或者本地人才的话语权几乎没有,或者对中国人或事存在畸形的歧视心理,结果都会给客户留下该广告公司不了解中国市场的印象。在传统媒体主导的时代,4A的日子还好过,毕竟30秒的广告讲讲产品功能也就没什么可讲了,但在极其快速多变的移动互联网和社交媒体时代,4A必将会为这种自我自大付出代价。

6 应变能力。互联网破坏了传统意义上的价格体系,使原本看来理所当然的东西变得无足轻重甚至可笑。4A的报价、服务和管理体系是不符合这个时代的,不做及时改变,客户只会越来越少。

7 唯利是图。懵土鳖,现在看来是很多4A在华捞取保命钱的主打手段。曾经很多4A人士对叶茂中的做法不屑一顾,但面对越来越成功越来越有钱的本土客户,他们却完全抛弃了4A一直推崇的理念:客户的成功才是我们的成功。彻头彻尾地变成了:懵下生意才是成功。服务客户多久没所谓,结果好坏没所谓,这个不做了,外面还有人在排队。本地客户的觉醒也许还需要一个过程,但4A曾经拥有过的声望已经荡然无存。

8 不务正业。皮之不存,毛之焉在?在,在打飞机,这事儿真的挺可笑,但为此前赴后继,追名图利的4A现在依然大有人在。这个时代,还有人真的那么关心或在乎你作假得了什么奖吗?

9 创意失色。现在广告营销奖多如牛毛,如果我没记错,这三年来,在中国4A金印奖和艾菲奖上(目前还能称得上严肃的两个广告奖),全场大奖得主无一是国际4A公司,这足以说明,在创意和策略上,本土人已经确立领先优势。

10 本土崛起。越来越多的客户把营销预算分配到互联网,这给本土广告营销企业带来了巨大的机会,互联网的长尾效应让真正懂得中国互联网的广告人有了发挥才能的机会,这对国际4A将是致命的。土生土长的广告营销巨无霸公司会像BAT一样在中国产生,这事不会太久了。

via李东 麦迪逊邦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4A广告提案网 | 广告小报 | 广告圈那点事 » 4A在中国日渐式微的十大理由

分享到:更多 ()

评论 抢沙发

  • 昵称 (必填)
  • 邮箱 (必填)
  • 网址